厨房油污清洁剂配方成分分析方法及目的

6次 2025.09.04

  厨房油污清洁剂的清洁力、安全性、环保性均由其配方成分决定,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拆解成分构成,既能帮助企业优化配方、合规生产,也能为监管部门排查质量隐患提供依据。厨房油污清洁剂配方成分分析有哪些方法?


厨房油污清洁剂配方成分分析


  厨房油污清洁剂配方成分分析分析目的


  保障安全合规:通过分析可检测出产品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甲醛、过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有害物质,判断其是否符合GB/T35833-2018等国家标准,避免因成分超标对人体皮肤、呼吸道造成刺激,或对环境产生污染。


  优化产品性能:明确清洁剂中表面活性剂、助洗剂、溶剂等关键成分的种类与含量,能针对性调整配方——比如若清洁力不足,可分析是否因表面活性剂占比过低,进而优化成分比例以提升油污去除效果;若抗硬水能力差,可通过调整助洗剂种类改善适配性。


  支撑研发与质量管控:对生产企业而言,分析竞品配方可借鉴优势成分组合,助力新品研发;同时,定期检测自家产品成分,能确保每批次产品成分稳定,避免因原料波动或生产工艺偏差导致质量问题。


  厨房油污清洁剂配方成分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适用于分析清洁剂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如乙醇、乙二醇醚类溶剂等。其原理是先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再由质谱仪对分离后的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能精准确定溶剂种类及含量,判断是否存在有害挥发性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主要用于检测非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成分,如部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该方法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通过对比标准品的色谱峰,可确定目标成分的含量,助力把控表面活性剂等核心功能成分的配比。


  红外光谱法(FT-IR):是成分定性分析的基础方法,通过测定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库对比,可快速识别清洁剂中的主要官能团,初步判断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等成分的种类,为后续精准分析奠定基础。


  离子色谱法(IC):常用于检测清洁剂中的无机离子,如磷酸盐类助洗剂、氯离子等。它能分离并定量测定这些离子的含量,帮助判断助洗剂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如控制磷含量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或是否存在过量氯离子影响产品稳定性。


  重量法:是简单直接的定量方法之一,适用于检测清洁剂中的总固体含量。通过将样品加热烘干至恒重,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计算其占样品总质量的比例,可初步判断有效成分的整体含量水平,辅助评估产品浓度是否达标。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