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剂缓蚀性能检测方法有哪些

7次 2025.09.02

  在工业循环水、锅炉水、油田注水等系统中,金属设备易因水质中的腐蚀性离子(如Cl⁻、O₂、CO₂)发生腐蚀,导致设备寿命缩短、泄漏风险增加,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水处理剂中的缓蚀剂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或抑制电化学反应,可有效减缓腐蚀速率,水处理剂缓蚀性能检测是判断缓蚀剂效果、优化使用剂量、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


水处理剂缓蚀性能检测


  水处理剂缓蚀性能检测方法


  1.重量法:


  重量法是基于“金属腐蚀后质量减少”的原理,通过称量腐蚀前后试片的质量变化,计算腐蚀速率与缓蚀率,是各国标准中优先推荐的基础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如碳钢、铜、不锈钢)与缓蚀剂类型的初步检测。检测原理如下:


  将标准尺寸的金属试片预处理后,完全浸泡在含有缓蚀剂的模拟水样中,在恒定温度(如40℃、60℃,模拟工业系统水温)下静置一定时间。试验结束后,去除试片表面的腐蚀产物,再次称重,通过质量差计算腐蚀速率,对比空白组数据,得出缓蚀率。


  2.点滴试验法:


  点滴试验法是通过观察“腐蚀指示剂与金属腐蚀产物的显色反应”,定性或半定量判断缓蚀剂效果,操作极简便,适合现场快速抽检或实验室初筛。检测原理如下:


  将含缓蚀剂的试液滴在预处理后的金属试片表面,滴加腐蚀指示剂,观察滴落区域的显色时间与面积。若缓蚀效果好,试片表面无明显腐蚀,蓝色沉淀少、红色区域小;若缓蚀效果差,蓝色沉淀多、红色区域扩大。


  3.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方法基于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反应本质(阳极溶解、阴极还原),通过测量电化学参数(如极化曲线、腐蚀电流密度)快速计算腐蚀速率,检测时间可缩短至数小时甚至数十分钟,适合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与快速筛选。


  极化曲线法(动电位扫描法)检测原理: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将金属试片(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铂电极)组成三电极体系,放入含缓蚀剂的试液中。通过线性扫描改变工作电极的电位,记录对应的电流变化,绘制极化曲线(阳极极化曲线+阴极极化曲线)。通过曲线拟合找到腐蚀电位Ecorr与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流密度越小,缓蚀效果越好。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