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抗皱功效测试流程及周期

6次 2025.11.05

  化妆品抗皱功效测试是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市前开展的核心技术环节,通过体外细胞实验、人体临床测试,结合标准化流程验证产品抗皱性能,为产品配方优化、功效宣称及市场推广提供数据支撑的关键手段。


化妆品抗皱功效测试


  化妆品抗皱功效测试流程


  1.体外测试流程


  体外测试主要在实验室完成,通过细胞、组织模型验证抗皱成分的作用,流程更快捷。


  样本准备:准备待测试的化妆品样品(如精华液、面霜),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含有效成分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


  细胞/组织模型构建:培养人真皮成纤维细胞,或使用3D皮肤模型(模拟人体皮肤结构),将测试样品按一定浓度作用于模型。


  关键指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或通过荧光染色观察弹性纤维的变化,判断样品是否能促进胶原合成、保护弹性纤维。


  数据分析与结论:对比三组样本的检测数据,若测试组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初步判定样品具有潜在抗皱功效。


  2.人体测试流程


  人体测试需招募受试者,模拟日常使用场景,结果更贴近真实体验,流程更严谨。


  受试者筛选: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通常年龄35-60岁,面部有明显细纹/皱纹,无皮肤疾病),人数需满足统计学要求(一般≥30人),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基线数据采集:测试前,在标准环境(温度23±2℃、湿度50±5%)下,用专业仪器测量受试者面部目标区域(如眼周、额头)的皱纹深度、数量、皮肤弹性、水分含量等基线数据;同时拍摄标准化照片,记录皮肤初始状态。


  样品使用与数据追踪:受试者按要求每日使用测试产品(如早晚各1次,涂抹于目标区域),期间避免使用其他抗皱产品。分别在使用产品2周、4周、8周、12周后,回到实验室重复采集上述数据和照片,记录指标变化。


  主观评估与数据汇总:每次数据采集时,受试者填写主观问卷,评价自身对皱纹改善、皮肤紧致度的感受;测试结束后,汇总所有时间点的仪器数据和主观反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样品对皱纹的改善效果。


  出具最终报告:若数据显示,使用产品后皱纹深度/数量显著减少(通常改善率≥15%)、皮肤弹性明显提升,且主观好评率较高,则判定产品抗皱功效成立,出具正式测试报告。


  化妆品抗皱功效测试周期


  不同测试类型的周期差异主要源于流程复杂度和数据采集频率,具体如下:


  体外测试周期:1-2周


  细胞培养、指标检测等步骤可在实验室快速完成,仅需1-2周即可得出初步结果,适合产品研发初期的成分筛选。


  人体测试周期:4-12周


  皮肤代谢和皱纹改善是缓慢过程,需足够时间观察效果。短期测试(4周)可初步判断产品是否有改善细纹的作用;长期测试(8-12周)能更准确评估对深层皱纹的改善效果,也是多数品牌宣称“长效抗皱”的依据。


  完整测试周期(体外+人体):2-4个月


  若需同时进行体外验证和人体测试,加上数据整理、报告撰写的时间,整体周期通常为2-4个月。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