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抗菌检测方法及标准有哪些

9次 2025.07.01

  ‌玻璃抗菌性能是指玻璃材料对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能力‌。抗菌玻璃通过在玻璃基质中嵌入或在其表面涂覆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银离子、铜离子、氧化锌等),这些物质能够有效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抑制或杀灭细菌生长,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玻璃抗菌检测有哪些方法及标准?


玻璃抗菌检测


  玻璃抗菌检测方法


  1、贴膜法:


  通过让细菌与玻璃表面抗菌物质直接接触,经过培养后,洗脱残留细菌并计数,以此评估玻璃抗菌性能。由于玻璃抗菌物质多分布在表面,贴膜法能使细菌与抗菌成分有效接触,精准测定其抗菌效果。


  2、琼脂平皿扩散法(抑菌圈法):


  玻璃中的抗菌物质若为溶出型,在培养过程中会向培养基中扩散。抗菌物质扩散到的区域,细菌生长受到抑制或被杀灭,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通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可量化评估玻璃的抗菌性能。抑菌圈直径越大,表明玻璃抗菌物质的扩散效果越好,抗菌性能越强。


  3、振荡法:


  在振荡环境下,玻璃中的抗菌成分与细菌充分接触,通过培养前后菌液中活菌数量的变化,计算抗菌率,以此判断玻璃的抗菌性能。振荡法能模拟较为动态的使用环境,使细菌与抗菌玻璃全方位接触,检测结果更能反映实际应用中的抗菌效果。


  玻璃抗菌检测标准


  (1)JC/T1054-2007《镀膜抗菌玻璃》:


  此标准适用于玻璃表面镀有抗菌功能膜的产品。在抗菌性能试验方面,采用贴膜法进行检测。标准规定优等品的抗菌率应≥95%,合格品的抗菌率应≥90%。经过膜层耐久性试验后,优等品和合格品的抗菌率仍需分别达到≥95%和≥90%。


  试验菌种主要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实际检测中,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步骤操作,包括试样准备、菌液制备、培养条件及菌落计数等环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T/CNSAIA004-2023《抗菌玻璃杯》:


  该标准针对以高硼硅玻璃为主要材料生产且具有抗菌功能的日用玻璃杯。抗菌性能试验采用贴膜法,要求抗菌性能试验抗菌率≥90%,抗菌耐久性试验抗菌率≥85%。


  标准对试验过程中的设备、材料、操作步骤以及结果计算等都有详细说明,从试验菌的活化、菌液浓度调整,到试样与菌液接触时间、培养环境控制等,都给出了明确规范,保证了检测流程的标准化。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